大家都在搜

城市孕育高校,济南怀揣十分“城”意



城市和高校二者彼此相长,和合共生。城市孕育高校,高校反哺城市。

秋日暖阳下,济南正是诗境的季节。昨天,一场“高规格”座谈会在济南召开——驻济省属高校座谈会上,市委书记刘强,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韩金峰,市委副书记杨峰等市领导与30多位驻济省属高校负责人面对面地展开了一场深入交谈,倾听发展良计、共商合作发展。

名校与名城,可谓“双向奔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而高校正是科技、人才、创新的关键结合点。正提速前行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济南,理应以“高规格”诚邀高校建言献策,并以最高“城”意回应高校所需。

一场座谈会恰逢其时,济南与高校更多的合作果实正在这个深秋孕育而生。

“我”创造发展机遇,为“你”搭建舞台

在济南,泉水不仅滋养了城市的发展,也温润了来此求学的代代学子。

随着城市的能级跃升,驻济高校也迎来更加广阔的舞台。

当前的济南,市域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突破1.2万亿元,实有人口突破1000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济南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个和0.2个百分点,经济运行保持了“持续向好、量质齐升”的良好势头。这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市校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济南是一座充满机遇的城市,而这些机遇正是与驻济高校共享的。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赋予了济南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新定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1+4+16+N”规划体系日益完善,黄河北岸一座798平方公里的新城区正加速崛起,黄河已演变成济南的城中河。这不仅为高校学子创造了更多创业就业机会,也为高校的学科建设、科研方向提供了更宽的视野。

对于走出校园的青年才俊,济南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果从事科研事业,这座城市拥有1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省实验室,112家省重点实验室,7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中国科学院13家科研院所在济南落地,齐鲁科创大走廊、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加快建设。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58%以上,在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居第13位。

如果投身产业发展,这座城市拥有41个工业大类和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规模突破1.4万亿元,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空天信息等六大产业共同体规模加速壮大。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7%,在2022数字经济城市排行中居全国第6位,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8位,是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业互联网示范区。

如果选择自主创业,这座城市发展环境优质高效,不断擦亮“在泉城·全办成”品牌,率先实现建筑工程竣工验收“零材料”申报,涉企服务“一口办理”“链上自贸”等改革成果在全国推广。全市市场主体超过153万户,86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来济投资落户,在中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列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第1位。

“我”输送阳光雨露,为“你”热情服务

大学是一个城市最闪亮的名片,也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是一篇“大文章”,不仅关乎高校的发展,更关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后劲。

从服务高校的“顶层设计”入手,济南诚意十足不断更新着“政策库”。

《关于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政策(试行)》,首次为项目化支持驻济高校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关于推进新时代济南高等教育及科研机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七大项共20条意见及“一校一案”项目化推进校地合作的工作思路;《关于加快驻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深化市校融合发展战略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了“政策措施+配套资金”的项目化校地合作推进路径,为下一步推动市校合作向更高目标迈进奠定了制度保障基础。

在“顶层设计”之下,济南更是“行动派”。连续4年组织实施高校集聚区建设提升行动,督促历下、市中、历城、长清、章丘等高校驻地区县主动作为,积极为驻地高校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以优质服务赢得高校支持,借助高校资源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截至目前,各有关区县出台校地合作相关的政策文件6个,累计帮助高校解决各类影响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困难问题278个,校地签署合作协议近50项。其中,共建各类创新平台36个,校地校企共办校企合作专业130个。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科技、经济结合的核心内容,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为此,济南制定出台《济南市科技成果转化“倍增计划”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了23项具体工作任务。今年以来,先后举办高校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活动10余场次,服务对象覆盖40余所驻济高校和大部分在济企业。

一颗颗科技成果转化的种子终将孕育硕果。驻济高校科技成果在济南转移转化的数量和合同成交额均呈稳步上升趋势,有效推动了高校科技资源加速向省会发展新优势转变。

“我”栽梧桐树,为“你”聚才成才

高校培养人才,城市需要人才。人才引育正是名校与名城绕不开的“共同话题”。

济南拥有驻济高校52所、全日制在校生69.11万人,是一座人才汇聚的城市,也是一座惜才爱才的城市。

“真金白银”的人才政策透露着城市的爱才之心。济南市人才政策“双30条”,以政策清单方式呈现,让人才更加便捷高效享受政策红利。比如,济南每年从驻济高校遴选500名优秀学生进行奖励,每人3000元;每年遴选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在校学生,与驻济企业建立人才信用合同,企业可按一定比例给予学生最多2年的学费补助,给予研究生最高3万元的生活补助。

优化全市“海右人才”工程体系,对顶尖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个人补助,最高1000万元项目引导资助;对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给予全职创新创业人才100万—300万元资助,兼职创新人才50万150万元资助。

精彩纷呈的引才活动透露着城市的爱才之心。

坚持“聚焦前沿、服务产业、强化落地、打造品牌”办赛理念,自2018年以来连续6年举办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落地项目362个,引进院士团队22个及各层次人才2200余人,以赛引才、以赛聚才的成效不断凸显。

济南连续3年为济南大学生举办“高规格”毕业典礼。赴120余所高校开展“才聚泉城高校行”,持续举办云端招聘会和线上“直播带岗”,组织3000余家优质企业提供1万余个岗位,打造“永不落幕的巡讲”。

以“梦响海右、赢在济南”为主题,举办首届“海右人才节”,以整座城市的名义和专属节日的方式,向人才致以最高礼遇。在驻济高校的鼎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下,组织策划五大类206场活动,开幕式一次性邀请41名院士集中参会,全部受聘济南首批“海右伯乐”,是近年来济南市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辐射最广的人才盛会。

惜才爱才的济南也终成为人才就业创业的“目的地”。2022年,全市人才净流入15.8万人,获评“2022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入围“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到目前为止,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已突破267万人。

本次座谈会让名校与名城走得更近、贴得更紧,城市与高校共生、共兴、共荣的美好愿景令人充满期待。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南京路的进博集市城市会客厅(快闪店)开业
下一篇:返回列表
女性私密健康市场的新星——壹大夫品牌可靠吗?
私密赛道:前景广阔,小白
公募看好权益资产科技方向获共识
泰兴市新街镇开展迎新春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