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大学“养分高”,会“吸收”是关键



大学“养分高”,会“吸收”是关键

山西工学院的学生在画画。新华社发

这个秋天,勤学十余载,闯过高考关的你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正在徐徐翻开。

在大学校园,有许多精彩等你体验:生动有趣的课堂、思想碰撞的讨论、丰富多彩的活动、五湖四海的伙伴……

在大学校园,有各种“宝藏”等你挖掘:看不完的各种图书、听不完的各类课程、齐全的科研设备、前沿的学术思想……

面对大学生活,你准备好了吗?《大学新生面面观》第二期,我们特别邀请专家、老师、辅导员与大学新生展开对话,深入解答新生的疑虑与困惑。

1、在砥砺志趣中塑造自我

新生问:上大学后,我们需要重新确定人生方向与目标。我该如何尽快找到自己的志趣所在?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博士后、讲师寇焜照:如果说大学时光是一片精彩但充满未知的海洋,那么“志趣”就是学业这艘航船的“罗盘”,为学子在校园生活中指引方向。

“志趣”由“志”和“趣”两种内涵丰富的心理活动构成。“志”指向内,它既指意愿,即“心之所之谓之志”,也指“意志”,具有坚定性和持续性,愿意为实现志向克服困难。“趣”指向外,是人的内心活动与外部世界的交汇融通,人与事合而为一,人陶醉其中、怡然自乐,事也久久为功、成为事业。

大学生处于青年早期,思想高度活跃,能力快速发展,既需要明确心志、立定方向,还需要磨砺性情、增长才干。相比“兴趣”,志趣更突出“志”的方面,有了价值自觉的“意向”方能成为“志向”,有了决心和坚持的“意愿”才能形成“意志”。因此,志趣正是思想与行动的统领,是连接理想和实践的桥梁,引领青年学生博学、审问、深思、明辨、笃行,是青年人自我塑造、自我成就航程上“最好的导师”。

为了寻找志趣、发现志趣、砥砺志趣,大学生可以做好几件事:

一是敞开自我,迎接大学所带来的思想洗礼。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学生难免会无意识地将学业等同为工作技能和薪酬回报。然而,正所谓“所见即为所得”,如果只关注教育的现实功用,就无法真正体悟大学所承载的文化积淀和学术传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当代大学生尤其要主动投入立德树人、涵养智识、心怀天下的高等教育传统之中,在高深知识和广阔实践中寻觅更加明晰的兴趣与方向。

二是勇于挑战,在磨砺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大学生活宛如一座小径分叉的花园,充满了机会、选择、未知和考验,必定不会顺风顺水、四平八稳。“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在转专业的放手一搏中,学生能够学会选择与责任;在实验室的日复一日里,所有的突破都来自日积月累,因而得以养成踏实勤奋的性格;在社会实践的田间乡野上,年轻人方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来之不易,生动的故事定会砥砺理想信念。当代青年一直在父母陪伴中长大,大学恰恰能成为他们宝贵的成长试炼场。

三是塑造自我,汲取大学滋养奋力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塑造”,也是高等教育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过程。大学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实践项目,还有充满活力的学生群体。大学丰沃多样的教育资源能够取用多少,关键取决于学生是否有决心沿着志趣所向奋力成长、在实现志趣的同时完成自我塑造。

2、充分用好“智慧资源”、硬件资源、活动资源

新生问:大家都说大学资源丰富,我能用到哪些?又该如何用好?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讲师饶淑慧:大学是青年学生正式离开家庭、进入社会生活的起始期,在完成课业学习基础上,学生还需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充分运用大学资源,为将来就业与发展奠定基础。

校园资源分很多类型,一是“智慧资源”。在专业课程之外,很多大学建立了全校课程线上平台供所有学生选修,一些大学还在共享课程网站购买了名师课程供学生免费学习,大大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大学图书馆也是一座资源宝库,有分门别类的丰富藏书,学生应抓紧时间多多从书本中汲取知识与思想。大学还有丰富的线上数据库资源,学生可免费登录查找数据资料与科研文献,补充课内所学和启发思考,并借此进行论文撰写等科研活动,锻炼学术研究能力。大学时常举办各种讲座、会议,学生可通过其拓展知识、锻炼思维、交流观点等。大学老师以及讲座、会议人员,一般是领域内的科研人员或实务专家,学生可在适当时机向其请教,在学术方面获得答疑释惑与专业提点。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校学生是最易被忽视的“智慧资源”,学生们可时时、处处交流知识与思想,互相启发,共同提升。

二是硬件资源。大学校园为学生提供了舒适便利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是培育青年身心、助力成长的绝佳场所。这里有畅通的信息技术网络服务,学生可在教室、图书馆、宿舍等场所开展线上线下交流分享。近年来,国内大学的科研与基础设施建设进步显著,实验室与实验设备的数量与门类增加不少,先进化程度大幅提升;校内图书馆、教室、自习室、研讨室数量多、环境好、设施齐备,还配有智能化教学、学习设备,进一步提升了教与学的效果。此外,很多大学还设有功能齐全、器材多样的体育场所,带来更加年轻化、多样化的锻炼选择与体验。

三是活动资源。学生应在课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与项目,锻炼能力的同时探索发展潜力。具体来说,学生可参加感兴趣的社团组织或申请相关实践项目,参与文艺演出、演讲与辩论比赛、公益宣讲等活动,利用寒暑假结队外出调研、支教等,甚至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探索创业等。总而言之,大学生应结合自身条件与优势,合理选择并充分运用大学资源,为人生发展蓄力。

3、带着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开展有效阅读

新生问:大学生应该如何读书?读些什么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贺桂梅:自主的专业性阅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但一定要区分“有效阅读”与“无效阅读”。如今,许多人看起来随时都在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阅读,但获取的更多是“信息”而非“知识”。对于大学新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学会有规划、有选择、带着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开展有效阅读。

一是规划阅读主题。一段时间内主要阅读与某个主题相关的书籍,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目标设定主题,也可以选择与将来专业相关或基础性的人文修养书籍。如对中国文学感兴趣,可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在一段时间内集中阅读这个作家的传记和代表性作品,同时读一两部入门的文学史作为“地图”了解作家的定位,然后“顺藤摸瓜”去阅读几本学界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著作或论文,在此基础上,参照自己的阅读感受,体味、琢磨文学研究如何展开,逐步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观点。

二是在泛读中筛选精读对象,从精读中领悟“原理”。大部分书籍简单翻翻即可,经典篇目,或在泛读中遇到被反复提及的著作或文章,应考虑纳入精读规划。精读的书需要完整、反复阅读,仔细揣摩全书的整体结构和阐释思路。对于书中提出的核心观点,要能凝练出几句话并反复琢磨。一旦领悟到观点背后的基本“原理”,就能举一反三。

三是读书必须动笔,只有进入写作状态,阅读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精神构成。阅读过程中,需要经常随手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整理阅读书目,特别是完成一些读书笔记。有些书是重点阅读对象,可以抄录全书目录、重要观点和段落。一个主题之下几本重要书目的阅读笔记完成后,将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整合性观点,这时,需要考虑进行概括性、提升性写作,最好形成一篇或大或小的文章。可以说,最后完成的这篇文章,是这个主题阅读真正形成的“舍利子”。此后,可以开始与此相关的新主题阅读系列,主题与主题之间应有对话和关联。如此循序推进,积累一年、四年乃至多年,能力与视野将会有大改观,学生也由此在阅读和写作中不断扩展自己、提升自己。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哈尔滨工程大学:七秩辉煌,向海图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女性私密健康市场的新星——壹大夫品牌可靠吗?
私密赛道:前景广阔,小白
公募看好权益资产科技方向获共识
泰兴市新街镇开展迎新春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