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生谈实习感受:收获丰硕期待再相遇
台湾学生谈实习感受:收获丰硕 期待再相遇
“这里的一切都像台湾家里的感觉。”长达26天时间在福建省漳州市的实习生活,昨天正式结束,来自澎湖的台湾学生陈怡蓁,今天启程回清华大学,准备开启博士四年级的学习。
返回北京之前,她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称“很不舍得走,漳州的生活方式,让我产生一种情感归属。”在陈怡蓁看来,漳州和台湾一海之隔,同讲闽南话,文化、饮食、习俗相同,实习期间所见所感所闻,让她切身感受闽台两地同根同源。
8月8日,陈怡蓁体验非遗项目漳浦剪纸。漳州市文旅局供图
据悉,漳州是台胞主要祖籍地、台湾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台湾现有2300万人口中,祖籍在漳州的约占40%,两地渊源深厚。
在台湾读本科期间,陈怡蓁曾赴浙江大学交流学习2个月。在选择研究生学校时,被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录取,后又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博士,研究方向是她喜欢的文化与传播。今年,她在大陆求学、生活即将迈入第八年。
8月8日,陈怡蓁体验漳州非遗布袋木偶戏。漳州市文旅局供图
“我接触了很多漳州非遗,比如布袋木偶戏、芗剧、漳绣、白鹤拳等漳州传统文化,还和同事在具有千年历史的漳州古城逛吃、打卡,体会民众的快乐生活,沉浸式感受漳州,感觉这里是就业、创业、居住的好地方。”陈怡蓁说。
她看到漳州的芗剧后,立马联想到小时候在台湾看过的歌仔戏;看到漳州布袋木偶戏,则联想到了台湾的霹雳布袋戏。“台湾文化和闽南文化有诸多相似,感觉很亲切。”陈怡蓁介绍,众多闽南先人迁居台湾,携带的文化及信仰在台湾传承传播,落地生根。
8月9日,陈怡蓁体验漳州非遗木版年画。漳州市文旅局供图
“你知道吗?其实漳州四果汤对应台湾刨冰、米筛目对应米苔目,还有漳州蚵仔煎、麻糍、菜头粿等台湾也都有。”在品尝漳州传统小吃时,陈怡蓁立刻想到对应的台湾美食,“因为味道和做法高度相似,甚至一碗简简单单的拌面、清汤,我都吃出台湾味。”她说。
实习期间,她还抽空参加漳州市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成长营活动,和来自两岸高校的70位大学生通过游学、研学等方式,参观漳州市城市展示馆、“漳州110”事迹展览馆、片仔癀博物馆,感受漳州发展。陈怡蓁作为台湾学生代表发言,介绍漳州见闻,并鼓励同学们分享感受,共同成长。
“相比于其他初次见面的两岸营员,我算是一个‘老人’,已没有太多拘谨和陌生。”在陈怡蓁看来,两岸青年线下交流并增进了解意义重大,有助开阔视野,收获知识,她期盼未来两岸文化、学术交流多起来,造福两岸同胞。
实习之余,陈怡蓁还喜欢到漳州各地走访,实地感受当地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城市规划等。即将离开之际,她称深感漳州景物和民生之美未看够。
总结漳州实习之旅,她称“在‘学中做,做中学”,收获丰硕,感受到闽南人给予的温暖和欢乐,这份感动她将传播下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