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校热企冷”突出“复合”“实践”
解决纠正热冷企业问题,突出复合和实践
伴随着顶层设计的出台,如何建设现场工程师学院成为各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在笔者看来,建设现场工程师学院对于探索职业教育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规律,形成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建立工程技术人才紧缺领域储能赋能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是一种实践型的教育,而现场工程师突出复合型和实践型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下,要建设野战工程师学院,就要鼓励更多的企业,更多的资深教师走进校园,把大学生的实践职业放在前面,制定合理的学徒制培训标准,立足中国特色,分阶段,分层次,高密度,高效率地实施学徒制培训
对于很多职业院校来说,建设野外工程师学院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人才培养方案是否能与时俱进学科越实用,人才培养的要求越贴近产业经济如果固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师资资源不能适应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升级,人力资源过剩,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现状将长期存在再比如职称制度的互认机制能不能打通企业元老能否得到完善的高校中国特色学徒制相关经验认证的制度保障,是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打造优秀双师型团队的关键再比如校企合作能否真正走深走实伴随着现场工程师学院建设的深入,校企合作必将进一步发展但是,校企双方能否在合作中找到平衡点,解决热校冷企的问题,是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因此,建设现场工程师学院应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因地制宜服务地方经济专业设置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结构,学科定位和就业方向,与区域经济的人力资源专业和职业更为相关毕业生就业情况是考察专业设置能否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指标地方本科院校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实行动态专业调整和退出机制要在考察工业行业发展,社会人才需求和同类领域工程师专业布局的基础上,准确进行专业调整,切实提高学科专业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同时,建设现场工程师学院,需要构建符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计划要紧密对接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场景,针对紧缺人才的技术岗位进行大量的现场调研和网络数据分析,梳理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做出相应的学术生涯规划,为后续人才培养明确基本方向,并逐一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整合教学模块,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遵循夯实基础,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因材施教的理念,构建以工程技术应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引入一对一指导和职业规划专业导师制度当然,现场工程师学院也要根据教育部相关招生政策,做好高职高专和本科人才选拔培养工作,实施小班化教学,通过中高职贯通培养,专升本等形式,支持提升教育水平和持续培养
此外,还要探索校企融合的教育模式现场工程师的培养定位决定了生产一线是学生最好的实践课堂只有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途径,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合作局面,才能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具体来说,现场工程师学院要以特色专业为纽带,以对口企业为依托,以双师型教师为主导,借助企业的资源优势,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拓展学生职业素养提供多元化的平台和技术支持现场工程师学院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将实践教学延伸到企业,积极探索实施订单式,嵌入式,贸易学校等培养模式,增强毕业生对地方行业和产业的适应性,真正让企业受益,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在行业部门的指导下,在职业院校的配合下,还可以考虑选择一批企业,设置学徒岗位并明确岗位标准和要求,选派技术骨干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岗位实践,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工程训练中心等,从而促进专业与行业的精准对接,将学校人才培养的标准和目标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从而形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生态
总而言之,现场工程师学院要以学徒制培训为核心,积极推动校企签订学徒制培训协议,明确学徒身份和享受相关待遇,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学徒制培训和职工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要求创新学徒制培养模式,基于真实生产任务灵活组织教学,设计工学交替课时比例安排,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优质课程和数字化资源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