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举行
日前,以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大学的使命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座谈会在网上召开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报告和讨论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就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解决我国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需要优化家庭教育实践,提升高校家庭教育的学科影响力二是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深化高校家庭教育研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第三,深入实施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需要深化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优化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体制机制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指出,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人发展和家庭幸福,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所以,需要全社会给家长赋权,让他们真正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周作宇强调,高校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设高水平的家庭教育学科,开展高水平的家庭教育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志成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完善学校与家庭社会合作教育机制的关键阶段,需要发展优质的家庭教育学科为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人才支撑和服务支撑。
主论坛上,与会专家以家庭教育的学科建设——大学的使命为主题做了主题发言南京大学教授冯指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家庭教育是发生在特定场所的教育,是发生在特定血缘关系背景下的教育,也是非制度化,非正式的教育要关注家庭中的不同主体,关注家庭教育内容与学校教育的异同,关注家庭教育背后的社会结构因素,不断拓展家庭教育研究的视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温东茂结合自己的幸福为师实践项目,分享了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与实践的经验他认为家长和老师应该紧密结合,既当家长,又当老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拟任主任委员,南师大教授缪建东提出了四点期望:一是明确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目标定位,二是明确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历史定位,第三,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研究的实践性,四是开辟了家庭教育研究的新轨道
研讨会设有一个主论坛和三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围绕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家庭教育知识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家校社合作教育机制构建等话题,共同探讨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如何助力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重庆师范大学教授赵世平从社会变迁,后现代思潮等角度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冲击的原因,并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呼吁我们树立文化自信,构建中国式的现代家庭教育学科体系和文化哲学基础。
首都师范大学康利英教授从生态,制度,功能,能力四个维度阐述了合作教育机制的理论构建并从三个层面论述了协同教育机制构建的价值选择差异互补论康教授提出,理论建设的逻辑起点在于全时空,全生命周期,全生活领域,全社会的参与育人同时,康教授也指出,当前合作教育机制建设面临诸多困难,需要为解决家庭教育缺失和学校教育功能不完善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市场化课外培训机构从根本上根治家庭教育和学校的痼疾,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