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校园防震科普达人:“减少一个伤亡,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日前,巨鹿县张王疃乡曹辛庄明德小学教学楼三层,460多名学生演练于16时30分开始,疏散用时2分11秒二楼西侧楼梯附近部分班级反应速度有待提高这是李鸿印工作日志中的一页他的笔记本上,这样的工作记录随处可见
李鸿印,1969年出生,邢台市应急管理局地震预报与防灾科工作人员十多年来,他在邢台进行了300多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全市3400多所学校,140多万师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李叔叔,因为他经常去学校做防震减灾的讲座和应急演练
减少一个伤亡拯救一个家庭
08年汶川地震发生在下午两点,正是学生上课的时间伤亡人员中,有相当比例是学生谈起开展地震应急演练的初衷,李鸿印一脸凝重他说,通过地震应急演练的常态化,可以把学生的避险行为固定为一种潜意识的反应,真正地震来临时,可以减少一个伤亡,进而挽救一个家庭
李鸿印回忆说,仅在汶川地震后的第一周,邢台就有三所学校与地震局联系,要求指导学校的地震应急演练当时,李鸿印在邢台地震局负责防震减灾科普工作他对学校地震应急演练并不熟悉,但他自愿承担地震应急演练的相关任务
可是,在准备工作之初,他犯了一个棘手的错误:邢台市最近几年来从未发生过大地震,过去也很少进行这样的演练演练的指导原则无法确定,课件的编写也无从谈起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李鸿印联系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专家,在他们的帮助下,与同事一起制定了邢台地震紧急疏散演练的基本要求,并开始指导学校

每个学校的地震应急演练都要在分析风险,消除隐患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这是李鸿印常说的话
在地震应急演练中,学校提出了很多非常具体的问题,比如什么样的疏散路线和疏散地点是安全的疏散通道的宽度有明确的标准吗李鸿印发现,这些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根据他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很难给出明确的标准和可供参考的经验
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主动加强对地震,建筑,规划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多次走访汶川等地震现场,及时总结发现的问题,并向有关专家学者请教。
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李鸿印对邢台市的学校建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观察关键部位的特征,可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结合建筑的建造年代和建筑材料的使用情况,他可以对其抗震能力给出一个基本的判断
与时俱进,搞科普十条,余年初初心不变。
李鸿印非常重视在学校地震应急演习中应用新知识和新标准十年来,他讲解学校地震应急演练要点的课件更新调整了十几次现在80%的课件都是短视频,更加直观易懂,深受师生欢迎
十多年来,通过不断实践和完善,邢台市各级各类学校疏散通道和疏散场所的设置更加合理和规范,危险因素逐步消除,疏散时间大大缩短一些农村学校甚至取得了10秒内撤离到安全地点的好成绩由于成绩突出,李鸿印连续三年获得中国防灾协会防灾优秀讲师称号,并于2019年获得河北省科普贡献奖
最近几年来,邢台许多新建的学校都采用了隔震技术,李鸿印也开始研究已经采用隔震技术的学校如何避震他说,要跟上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在防灾减灾的道路上继续努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