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百位绣娘作品将登猫晚,优酷: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贵州黔东南台江县,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现在不仅脱贫了,苗绣也凭借一个电商平台被更多人所熟知今年,数百位本土绣娘的作品将首次登上猫夜舞台,让更多人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
这件作品展示了苗族的习俗,长22米,宽90厘米花了100个绣娘一个月的时间合作该作品不仅多次出现在国内大型艺术博览会上,还在卢浮宫艺术沙龙展上展出
这些作品在卢浮宫展出。
据王丹青介绍,经过几年的磨合,该店与当地绣娘的合作现在已经转变为每月定时定量下单,按月发放工资的模式不仅店铺有稳定的货源,绣娘们也有稳定持久的收入
当地刺绣妈妈在网店下单。
53岁的绣花妈妈梁中梅,之前和丈夫在外地工作,但因为身体原因没有稳定的工作前几年,梁中梅回老家做刺绣,认识了王丹青从那以后,几乎每个月,他都会接到网店的订单,从绣青龙到绣狮子,再到马车挂和艾虎,但他自己都不会绣他还把附近村子的绣工拉在一起,不仅收入稳定,还增加了参加苗绣生产的年轻人数量
53岁的绣花妈妈梁中梅
梁中梅说,每个月都有两三千个来自网店的订单成熟的绣花妈妈可以赚四五千元,年纪大了可以拿到接近两千元过去,打工的收入是不固定的现在接到订单最多的时候,年收入都在10万以上,比打工多得多这几年,两套房都翻了
梁中梅用一只手缝制图案。
不仅仅是梁中梅,现在,在王丹青的网店背后,已经覆盖了1300多位绣花妈妈,30岁以下的绣花妈妈占了近十分之一在黔东南州,很多县市甚至成立了手工业村,有5000多名工匠参加培训,带动近2000人就业很多绣花妈妈靠做苗绣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
梁忠梅计算订单收入。
谈及苗绣即将到来的猫夜,王丹青表示,希望通过猫夜,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欢这种非物质文化,让苗绣能够有更多的活力,让更多的绣花妈妈能够参与其中。
根据消息显示,今年猫夜展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除贵州苗绣外,还包括杨度草编,木雕,油纸伞技艺等7项非物质手工艺品优酷副总裁,《猫夜2021》总制片人林志强表示,七年过去了,猫夜已经成为一代人的国家记忆,这不仅需要好看的节目,更需要文化内涵什么是民族的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这能激起大家的情感共鸣我们希望通过猫夜的舞台,展现非遗手工艺品的匠心,诠释传统文化之美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