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公共图书馆发展短板
补齐公共图书馆发展短板
最近有一个统计数据引人关注:2021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读者超过1.03亿人2012年,这一数字为2484.51万在过去的10年中,公共图书馆的实际许可读者数量增加了315%以上
不仅是读者,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在过去10年里也迅速增加据官方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5个,乡镇文化站4万多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7万多个,农家书屋58万多个,公共图书馆全部免费开放
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灵魂,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近10年来,公共图书馆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布局和推动最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法律政策,特别是2018年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法》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促进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共图书馆总量逐年增加,布局更加合理,各地社区图书馆距离居民较近,应该是读者数量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此外,最近几年来,纸质书的价格持续上涨相比之下,公共图书馆的图书免费借阅大大降低了阅读成本,刺激了办卡率和借阅率的提高
但是,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公共图书馆主要分布在城市,图书资源集中,乡镇,村等基层图书馆数量少,分布不均,图书种类少,更新慢,缺乏专业管理,重管理轻改造,利用率低当前,有必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加快补齐短板,使公共图书馆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
抓紧公共图书馆法衔接,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城乡公共图书馆的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仍有统筹规划和优化的空间,要努力构建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资源服务体系省市图书馆可以与基层图书馆合作,共享图书资源,进一步降低公共图书馆的借阅门槛,让更多的居民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借阅服务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探索引入市场化经营模式各地可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推动社会力量依法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运营,活动项目创建,服务资源分配等管理服务,鼓励在公园,街区,商圈等公共场所建设公共阅读空间采取政府托管,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措施,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共图书馆各地可鼓励市场化运作,适当引入多元化服务项目,营造沉浸式阅读环境,探索开发共享阅读空间,多样化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和休闲娱乐需求
举办更多阅读+文化活动,进一步培育书香社会地方公共图书馆可以大胆尝试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四类文化机构融合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举办综合性阅读+文化活动此外,公共图书馆可以与学校,科研机构合作,提供学术研讨会,文化创意,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特色服务
加快数字信息技术在基层图书馆的应用,加大图书电子版权的购买和开放力度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普及,适合在乡镇推广数字阅读可以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数字图书馆平台,从而打破地域界限,丰富基层图书馆的数字图书资源,帮助当地居民借阅更多种类的电子图书,打造没有围墙的图书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