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要打好“组合拳”
提升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要打好组合拳
双减政策,直指系统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面对变革,作为新时代教育最直接的探索者与实践者,中小学教师需要对教育的理念,课程的设计,教学的方式策略等问题进行重构式的思考,从而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的实践改进,更好地担当新时代的育人使命
双减政策出台后,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任务变得紧急而迫切,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改进之间,亟须建立一个有效的转化系统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用反思的精神,科研的思维去改进教育实践是建构这个转化系统的突破口,因为教育科学研究是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的驱动力量
但从中小学教师开展科研的现状来看,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素养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有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在科研素养的意识,精神,知识,能力四个维度中,科研能力得分均值最低,尤其是研究方法与工具的实操性运用方面得分普遍较低在科研意识方面,认为科研可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价值认同较低在科研实践方面,教育科学研究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仍未达到普及程度调查还发现,中小学教师在科研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如缺乏专家引领与充足的时间精力,科研支持条件不足等
双减政策为提升教师科研素养提供了契机,教师科研素养也将助力双减政策创新落实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是一项涉及观念,制度,能力等多方位的系统工程,需在多方面打好组合拳
注重观念转变的科研素养标准建设科研素养标准的建设在提升教师科研素养中发挥着导向,诊断,改进,激励等作用,是区域整体提升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的基准线早在2012年,教育部便出台了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以14项内容规定了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这为研究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素养内涵提供了政策依据素养与能力的区分,在于素养除了强调能力外,还包含观念层面的内容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一方面,而观念层面的转变更是教师科研素养发展的关键因此科研素养标准的制定首先要考量的是科研意识与科研精神,其次才是科研知识和能力在标准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术与道的关系,助力教师通过转变科研意识和精神,真正形成与双减同频共振的育人理念
注重整体育人质量提升的研究型学校建设研究型学校建设是提升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的系统性工程,也是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整体育人质量的一条战略性发展路径它将为教师科研素养提升提供文化氛围,制度机制,研究团队,物质条件等全方位的支持某些科研强校已经有所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比如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推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倡导教师在领袖教师的学术引领下,组建科研共同体,设立8大学院64个研究室,还成立史家文库,支持教师出版研究成果,著书立说学校通过一系列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极大调动了教师科研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多个学术研究共同体及充足的科研条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则通过1+N的研究型学校建设模式,基于一个戏剧教育大课题带动一群课题遍地开花,系统研究戏剧教育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学校活动等工作中的融入,促进戏剧教育发展为学校特别育人品牌,带动了学生与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真正体现了科研在落实双减政策,建设高质量育人体系中的作用
依托课堂主阵地的精准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对教育教学效能,创造性教学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一研究结果,科学论证了科研素养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中的作用科研意识不到位,科研能力欠缺,科研时间精力被挤压等多方因素造成了科研在实践改进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为了引导教师把科研扎根到课堂上,让科研为双减赋能,科研素养的提升要从普及服务聚焦到精准服务层面调研显示,中小学教师的科研需求存在三个主要特点:第一,不同教师群体存在差异第二,更倾向于一对一精准支持第三,培训指导需要覆盖研究全过程基于以上三点,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要采用分层分类,一对一支持及全过程覆盖的方式建设精准服务体系要对不同群体的教师提供不同主题与层次的培养,确保不同素养层次的教师在培训指导中均有收获,避免培训指导一刀切要进一步提升对研究负责人及核心成员的一对一指导率,在通识培训指导的基础上,将培训指导下沉到解决课堂教学具体问题,做到对症下药要建立从科研选题到研究成果推广宣传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引导教师从课堂中发现选题,在课堂中实施研究,用科研成果反哺课堂的新科研样态
秋天是招聘的旺季。在今年的就业市场中,教师相关岗位的竞争尤为激烈。据报道,深圳某知名中学的面试者中,有一半以上是医生。在这场求职竞争中,依然有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毕业生。招聘平台调查也显示,教师位列年轻人理想职业前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