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为媒350对京藏学生共话成长
“秦羽旋同学,你的名字真好听。我还为你起了一个藏族名字,叫‘梅朵拉姆’。”近日,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学生丹增雨梦在写给她的北京笔友“小姐妹”的信中写道。她同时写下藏文写法并讲解了名字的藏文含义,“‘梅朵’是鲜花的意思,‘拉姆’是仙女的意思......”
据悉,北京、拉萨两地学生以信为媒展开交流,是“京藏同心 见字如面”书信交流活动的重要形式。该活动自2023年暑期启动以来,号召两地青少年通过书信广交朋友,架起京藏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截至目前,已有350对京藏学生结对参加。
“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我相信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京藏两地学生们的书信往来日益密切,线上线下活动形成合力,“京藏同心 见字如面”书信交流活动进入新阶段。笔友”们拿起纸笔交流文化,增进友谊,共话成长,一封封书信承载着京藏两地师生双向奔赴的深情厚谊。
往日一面,彼此挂念在字里行间
“距离我们上一次见面已经三个月了,你当时送我的藏族脸谱小挂件我很喜欢,它现在一直在我书包上挂着,陪伴着我每一个朝气蓬勃的早上、课间休息的时间……”北京市顺义区第五中学学生武锦鹏时常想念起阳光开朗的藏族大男孩笔友,期待与他再会。
有些笔友为家乡的旅游名胜“代言”,向“老朋友”发出邀请函。“拉萨有很多美丽的地方,比如信纸上美丽的布达拉宫,也可以去罗布林卡看看藏戏。”“西藏有很多美食,肉饼子、藏式酸奶……”
同时,北京的“小导游”们也热情回复,段金恒同学写到:“我很想念你,希望你再来北京。了解北京的历史,一定要登一登长城,逛一逛故宫、圆明园,伴随着历史跳动的脉搏,我们的心也会跌宕起伏;了解北京的现代化,一定要看一看‘鸟巢’,转一转立交桥、高楼大厦,感受这里的人们每天忙碌着为城市发展努力前行。”
往来之间,携手共进未来可期
在数百封信件中,有这样一封特别的信。“我暑假要去西藏拉萨,去找我的爸爸。因为我爸爸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支教,到时候我就可以去找你玩了。”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小学的解嘉伊同学收到索白同学的来信后十分开心,回信中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和学校,在信的结尾与笔友写下约定。
党旗高高飘扬,在布达拉宫广场前,藏族的小朋友们举着“童心向党”四个大字。这幅画的作者是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达娃曲西同学,她的“大朋友”笔友——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收到这份见“画”如面的礼物一直珍藏。
近日,收到达娃曲西同学的来信,李奕欣喜地写下回信:“你们这一代人真是太棒了,发达的交通,便利的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党和国家、老师和学校给你们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让你们能在更广阔的时空、更温暖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成长。谢谢你的邀请,也特别希望能够不断听到你进步的好消息。——你‘见字如面’的大朋友:李奕老师。”
“拥有藏族笔友是一件很酷、很难得的事。”“友谊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们真是幸运。”“笔友”们从彼此的名字聊到不同的文化,从个人爱好讲到人生理想,从身边的一片落叶谈到三千里外的风土人情。
“我在吃藏面,你们在吃炸酱面吧!”“藏族也会过冬至节气吗?”……在热火朝天的交流中,两地学子的成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两地师生的情谊纸短情长、跨越山海。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