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文创赋能乡村建设的用心记录



作者:李锦秋

读罢作家沉洲的纪实文学《乡村造梦记》,产生了去福建省屏南县看一看的念头。文化、教育、艺术、哲学、心理学、建筑学、美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迅速冒了出来。“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艺术教学实践,在屏南的若干乡村里四处流淌,流入村民的心里,生根、发芽、成长,流向山村之外的广阔天地,牵引出一场关于放飞梦想和实现价值的探索和追寻,生成一幅光影闪烁的“古村复兴”画卷。

作者对促成屏南古村巨变的推动者和古村普通村民的表现给予深切关注,为残障人士在艺术中打开自我、成就自我且为他人伸出援手而激动,为新村民在另一方天地找到心灵归属和点燃对未来的向往而欢欣,为一座座古村能被保护且复兴而心潮澎湃。这些浸透在文字里的人文关怀,不再是囿于作家个人生活圈子的热烈,它们从新的高度俯视了一片新的辽阔,当你心扉被叩响时,传来厚重而热烈的回声。

读《乡村造梦记》,可以感受到蘸满激情的创作状态和思考之下弥漫着的人文情怀。这些都存在于作者笔下鲜活的屏南古村生活里,阳光般静静洒落,温暖而充满希望。作者身上所集中体现的文学特质和担当,与作品洋溢着的人间真情和人文气息,正是一部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因素。

打破角色的自我设定,冲开心理暗示的高墙,是推行“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艺术教学的关键之举。尊重和肯定村民,植入艺术理念,用艺术魅力和生命实践唤醒个体的感知,重塑他们的信心,让他们焕发寻找和重估生命价值的动力,继而激发和创造出生命的光彩。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既要懂人性,又要知人情。作者写出了艺术、美育对人的唤醒,写出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性。

《乡村造梦记》有颇为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漈下、双溪、龙潭等屏南传统古村落的选址,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所坚守的“天人合一”的人居理想之写照,有山依靠,有水萦绕,山水成趣,人与自然融合,物我相宜。因此,村落进行改造时,基本按照村庄原有的传统肌理进行布局,重现“唐诗宋词”的意境。其中,漈下村的聚艺楼、揽月居,龙潭村溪尾的雨廊、47树美术馆等建筑群,赓续了文化基因,闪现着传统建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的光辉。

纪实文学的思想性不应当仅满足于挖掘出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也要打开更多维度的思考。在《乡村造梦记》里,古村复兴引发的一些现象,如城乡文化差异的融合、传统工匠技艺的传承、教育功利固化的思维、山村巨变中的科技支撑等,牵一动百。成就一件事,很多时候都“需要一个系统合作”。在一部文学作品抵达思想性的路上,其内部和外在的每一个细胞都颤动起来。

书的封面,天幕张开一大片梦幻的蔚蓝,白色字体的书名如云,浮在一群老房子上方,黑瓦黄墙在眺望。一个身着缁衣的农民,头戴斗笠,肩挑簸箕,腰间别着柴刀,正迎向那片蔚蓝。一部记录文创赋能乡村建设的图书,从封面便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限的回味。

《光明日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揭秘”香港故宫展陈
下一篇:返回列表
女性私密健康市场的新星——壹大夫品牌可靠吗?
私密赛道:前景广阔,小白
公募看好权益资产科技方向获共识
泰兴市新街镇开展迎新春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