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需要方法
《文学的世界》 刁克利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你肯定听过雨果那句闻名遐迩的箴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那么何为这一博大心灵的栖息之所?不知你是否还听过佚名那句意味深长的警语:“心灵不在它所生活的地方,而在它所爱的地方。”那么我们心之所爱又指向何方?我想疫情给我们带来的诸多感悟,除了“原来我们太需要关注家人的健康”,更有“其实除了物质的追求,我们也想让心灵有所依托”。
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在古今经典名著的故事世界中,尝试与那些洞悉人性的作家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既滋养疲惫于日常的心灵,也展阔对现实世界的理解。
无奈家务繁多、工作繁重,又不得要领,大家开始借助网络平台的介绍去了解经典。收听别人给出的故事梗概,只是领略了经典作品的梗概。先不说拾人之嚼难甘其味,单就名著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因其或宽达或纤凝的内容,更凭借巧妙的形式、独卓的意象,尤其是与外在世界深邃的连接。我总是感慨,当今文学评论书籍众多,但过度以纷繁复杂的现当代理论做加持,已使专业阅读氛围多旨在求新、求奇、求异军突起,却少了像英国作家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那样娓娓道来,把欣赏小说著作所需关注的要素条理清晰讲述清楚的著作;更没有像美国文学评论家韦勒克的《文学理论》那样深入浅出,把评判文学作品所需入手的角度分门别类论述全面的著述,致使我们的大众阅读缺乏全面深刻又易于上手的指导。
刁克利教授新书的出版,恰好弥补了这个空缺。在众多对文学作品利用各种后现代理论进行“裹挟式腰斩”的评论中,这部书肯于从创作的原初情愫重回经典,带着读者一步步洞悉文学的奥秘,又不乏对理论的关照,重在经由文学的世界洞悉我们置身其中的人生天地。本书第一章的“导论”中,刁教授就言明:文学可以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方式”。他借用艾布拉姆斯最经典的比喻告诉读者,文学既如“一盏灯”,是作家“心灵的表现”;又是“一面镜”,是“现实世界”的反射或折射。
如果你是一名高考备考生或是考生的家长,你一定能从第二到第四章有关高效汲取小说内容的章节中获得更好的认知能力。所有考生都或多或少为撰写文学作品评论而起笔生畏。
书中先给出把握文学作品的要点:情节、人物与主题。但与你们的课本不同,本书并不是教你抓取表面情节的几波几澜,而是教你看到背后的要旨。你需要抓住作品的一个无比有趣又极为重要的精髓:以高潮出现的位置感受作品的不同冲击。《哈姆雷特》的高潮出现在最后,结尾的盛宴中所有人物都前来聚合,所有矛盾都千钧一发,读者屏住呼吸看千万人于高空走钢丝。相反,《红字》的高潮始于故事开始之前。海丝特与牧师那荡气回肠的身心交合只是故事的前奏,这是一段为北美殖民时期清教教义所不容的爱情,读者会一直揪心于二人为那段稍纵即逝的情感迸发所付出的天长地久的精神与肉体自罚。看过《麦琪的礼物》的读者都会为结尾处高潮的处理拍案叫绝,从此相信了爱情。只有经历了跟女主人公一样的纠结不安后,才能迎来惊愕并欣喜的结局。人生不就是这样的喜乐交汇、五味杂陈吗?不仅是情节,本书还教你怎样观察人物。你可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把一个人物与其他人物作对比,发现作品中人物的多样化;二是把一个人物的前后变化作对比,观察人物的成长性。人物的发展正是很多成长小说的重要观察点。当然很多考生更会为总结作品中心思想而不明就里。本书先教你对小说文类进行总体划分,例如《简·爱》与《呼啸山庄》都是爱情小说。而后在这一分类下细化主题。两部作品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恰恰构成了二者的不同主题。前者以爱情发展为背景,重在展现女主人公的爱情观在不同时期的转变。后者基于幼年期心理创伤,展现人物因对爱的执着而生恨,而后又走向和解的历程。本书尤其阐述了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剧之因,她既想将爱情作为安身立命的凭护,又希望它能成为身心欲望的宣泄,因难以平衡而酿成大祸。你看这样学着去总结中心思想,就有了可以把持的路径。观察中心思想,不可唯一而执,要重视作品内在的悖论性,犹如人生这门复杂的命题。
如果你正处于恋爱期或暂时处于失恋期,你也一定能从第五到第七章有关全面领略小说形式的章节中获得更成熟的人生态度。换个角度看风景,所观皆不同。小说的叙述角度总体分为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而众多小说又都含有爱情这个元素。那么我们观察别人的爱情故事,就能从中获得对待感情更达观的态度。《呼啸山庄》启用了两个第一人称视角,洛克乌德这位山庄外来者的第一人称视角,以及山庄内部管家耐莉的第一人称视角。洛克乌德作为失恋之人,在耐莉的叙述中获知别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我们又通过洛克乌德的叙述,获知他在故事中走出失恋。这让读者也不禁反思自己有限的人生经历中,怎样以更豁达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婚恋。多重叙述视角在维多利亚小说中并不多见。除了《呼啸山庄》,狄更斯在《荒凉山庄》中也应用了第三人称视角以及部分情节的第一人称视角的混用。而到了后现代,作品视角的变换已稀松平常。角度是我们开窗户的方向,朝东看到日出东方,朝西看到夕阳西下。我们选取不同的视角,也会看到爱人不同的侧面。而风格则是我们窗帘的底色。深色与浅色的帷幔也定格了我们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看恋人,这决定了我们的婚恋走向。象征是作品中的事物与现实世界的互相映射。《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小屋在汤姆的不同境况中所指代不同。它可是安居之所,也可是田园之歌,也会是磨难之地。而我们与爱人所建立的家,也可通过我们不同的维系成为或幸福或争执的地盘。想谈好恋爱,过好婚姻,多读读小说中不同视角看问题、不同风格谈问题、不同意象思考问题,会使得我们变得更富同理心。而本书教会读者在欣赏小说的形式美时获取这种同理心。
如果你是一位在职场上打拼的青年或是在本领域游刃有余的中年,那么你更能从第八到第十一章有关充分体味小说与人生的连接中获得更练达的职场能力。不同的背景能够对主题表达产生不同的强化作用,同理,你在不同的氛围下安排不同的业务也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例如,封闭的环境和开放的环境就以不同形式推动故事发展。
同时书中教读者利用多维度来观看一部小说。例如,《简·爱》在不同理论关照下会有不同理解。精神分析理论关照下简·爱的经历是作家渴望温柔母爱、理想爱人的白日梦转喻;原型理论关照下小说呈现出众多童话原型:孤儿身份,邪恶继母,替罪羔羊等等。读者在工作中,如能洞悉心理、学习原型,可更好应用不同背景、不同维度来处理工作中的人和事。因为不同的时代、国家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文化核心的要求有所不同,所以作品的接受与评价也就不同,对经典的评价也因之不同。这种变通的态度更是职场人进行工作评估的必须。
故而,本书在最后一章特别强调,无论是时代、地域等背景,还是哲学、宗教、心理学等维度,都会让我们对文学形成不同的认识。仅仅一个弗洛伊德,就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像《哈姆雷特》这样的经典:原来戏剧中还潜藏着儿子对母亲的恋母情结和因嫉妒父亲而不能下手处死杀害父亲凶手的隐情。职场人读书,除了自己专业的书籍,文学名著会给你不一样的领悟,不一样的星空。
本书作者刁克利教授本人是一位学者型诗人,他在文学研究领域深研广耘,建树极丰;又不时着墨点点,即兴为诗。罗曼·罗兰曾言,“要把阳光播撒在别人心里,你自己心里要先有阳光。”他向读者指出“文学欣赏有路可循”,因为他心中满是通向文学花园的路径。这部面向大众的文学教导指南,我也准备推荐给我的博士生们,因为对于文学研究者它一样是一部难得的科研指南。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