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要全面加强资本市场建设,金融产业要主动求变



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21年12月16日在上海召开主题为数字经济赋能金融产业发展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出席并演讲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要全面加强资本市场建设,金融产业要主动求变

姜建清在演讲中表示,中国现在正处在由投资导向向创新导向阶段的过渡阶段要全面加强资本市场建设,金融产业要主动求变,对金融的发展方向和模式要重新审视,以权益资本为核心,让金融着眼谋求长远发展,有效支持企业转型和创新发展,银行也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融资,综合精准有效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他说

姜建清也指出,金融目标是创造财富,但并不是唯一的效率最大化。

他强调,当企业的短期的利益和长期的价值产生了冲突的时候,有必要牺牲短期利益为了保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利益,最终创造长远的竞争优势。

以下为演讲实录:

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全球化受阻,民粹主义抬头,贸易融资,投融资以及供应链受损,资本商品和服务放缓,全球金融体系正在出现格局性的重大变化。

经济疲软和企业的经营困难导致银行的资产质量下行,风险成本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倒闭,财政货币政策带来的高杠杆所产生的副作用导致公共债务水平居高不下,人类社会的发展面对着新的挑战。

加之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复苏变化,全球的经济处在衰退的阶段。从中国的情况看,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但也出现了以下的变化:

第一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正处在剧烈的变化过程中,急剧飞跃和渐进演变的状况同步存在在过去几十年来,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方式,满足了中国经济的需求,但这种以短缺融资为主的金融资源的配置,与制造业本身的回归周期不一致,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进入到成熟阶段以后,经济运行的模式一般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经济增长的速度会逐渐放慢,要素投入产出的效率会下降,技术创新的投入会增加,简单来说,按照经济发展四个阶段的理论,国家的经济发展分为生产要素导向,投资导向,创新导向和富裕导向四个阶段。近年来,在国内经济持续向好的支撑下,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市场功能逐步增强,市场监管日益完善,证券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提升。深化改革要坚持系统观念,尽快发现和消除可能引发重大风险的源头,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现在正处在由投资导向向创新导向阶段的过渡阶段,投资导向的国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使用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和产出的标准化产品,需要资金大量的投入,适合银行信贷的扩张,但进入到创新导向阶段后,主要的产业竞争转移至技术创新和产品的差异,简单模仿和重复扩大再生产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了。同时也要看到,资本市场还存在一些潜在风险。

迫切需要实施结构性的改变,要构建结构合理,规范透明,稳健高效,开放包容的资本市场体系,要着力改变目前的以间接融资为主,融资结构单一,债务资本不足,股权资本短缺的问题,要改善企业资产的结构,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否则你即便增加信贷也容易过度金融而产生风险,产生的财务成本也使企业微薄的盈利难以承担。一个强大而稳定的资本市场在确保现代经济体系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所以要全面加强资本市场建设,金融产业要主动求变,对金融的发展方向和模式要重新审视,以权益资本为核心,让金融着眼谋求长远发展,有效支持企业转型和创新发展,银行也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融资,精准有效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盈利不可能持续过去的高速成长,而盈利增速的大幅放缓又限制其内生资本的增长,银行的资本工具更为稀缺,因此银行要关注融资的数量,融资的质量以及周转速度并重,关注融资增量与融资存量结构盘活优化。

金融目标是创造财富,但并不是唯一的效率最大化,当企业的短期的利益和长期的价值产生了冲突的时候,有必要牺牲短期利益为了保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利益,最终创造长远的竞争优势。

第二,金融科技模糊了银行与非银行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和业务的边界,由于金融科技的发展,现在全球的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相比以前是缩小了,大家都感受到了,但仍为许多企业所期盼。

当前经济的发展遇到了需求缩小,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碳达峰不只会给金融业带来机遇,也会带来挑战挑战主要对高碳企业和产业,如果这些企业和产业不能在未来30多年来有效减碳,那么金融企业的贷款可能变成坏账,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和高无形资产,内外融资难的问题传统银行融资方式和技术依靠抵押担保在满足面广,量大需求多的小微企业融资的需求,三季度中国贷款需求和制造业贷款的需求分别下降11.87%和6.65%央行方面释放流动性,但银行贷款需求还是相对疲软但是应该看到人们对金融的发展现在有许多新的理念,绿色发展是全球的共同需求,中国已经慎重向世界承诺双达峰,努力应对气候变化,这对中国乃至世界未来经济成长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银行在发放绿色贷款,承销绿色债券,设计产业基金,发行绿色低碳主题的基金或者ETF的投资产品,在开发新能源领域是大有作为的。

大数据使银行的信贷从依赖经验到依赖数据转变,技术的变革是有效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的关键,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重要抓手。

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发展,一方面贯彻商业化,市场化的经营,另一方面又要以可负担的成本尽可能广泛帮助贫困人群解决发展难的问题,伴随着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小微企业信贷可以是一个大市场,通过大数据处理发现市场潜在的结构需求,以此精准管理,更有针对性提供服务,打破传统的金融竞争格局,可以创造出新的产品,渠道和流程,改变金融服务和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

第三,目前金融科技在风险管理领域还远不能称为成功,依靠金融科技控制风险仍处初期探索阶段,未经历周期的考验,数据的有效性,精准性和低成本挖掘方面都存疑。

传统的信贷风险的管理办法不适应经济活动日渐复杂,数据碎片化的时代,金融财务信息和动态的行为数据信息脱节,单个企业,单个项目的数据分析和关联企业的全数据分析脱节

银行在坐拥海量信息的同时,又存在着数据贫血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控制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决定了资产的边界,转型的空间和发展的潜力

风险管理的有效,取决于数据能力的转型,事后爆发的风险是像一把悬剑一样挂在银行头上,所以中国银行业迫切需要加快数字化风险管理变革,推动更为有效的风险决策和流程整合。

顺应资产转化力与市场的新常态,把金融数据挖掘,模型算法和提供决策的能力,与金融机构专业经验和专业团队结合,不仅重视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还需要关注企业和企业家的现实表现预测未来演变和前景,线下和线上的能力两个缺一不可

通过金融产品的构建,使资金链,商品流和信息流的可控和可视,透明和可靠,风险控制要从单客户,单品种局部化,碎片化的管理方式向业务关联,上下游联动向大数据公共方式转变,通过数据模型准确判断客户转化,有效实现信贷的决策和风险的决策。

在新的形势下,政府要牵头做好数据信息的整合,我看到昨天国务院还对这一点做出了指示,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好,在行政和公共事务中,通过对税务海关,工商行政,教育医疗,司法判决,社会管理等场景构建起全国一体化的融资信任的服务平台。

商业银行会成为真正的数字化金融机构,以上就是我和大家分享的几点想法,谢谢大家。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中电兴发与康佳集团围绕数字化业务携手战略合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
女性私密健康市场的新星——壹大夫品牌可靠吗?
私密赛道:前景广阔,小白
公募看好权益资产科技方向获共识
泰兴市新街镇开展迎新春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