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圈之作与一剧之本专访《叛逆者》导演周游
题:出圈之作与一剧之本 专访《叛逆者》导演周游
中新社记者 高凯
建党一百周年,此间大小屏幕频迎主旋律爆款。电视剧市场中,谍战剧《叛逆者》首轮播出期间,连续20日黄金时段收视稳居第一位,全网热搜累计428次,微博相关话题总阅读量突破200亿,成为一部颇具新意的出圈之作。
该剧导演周游于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回望《叛逆者》创作现场,这位年轻导演谈及最多的,是剧本的打磨。
取舍
谈及《叛逆者》的出圈,周游直言,“我觉得最主要因素是讲了一个味道纯正的足够吸引人的故事。”
《叛逆者》根据畀愚的同名小说改编,原作只有四五万字,剧版《叛逆者》最终以43集的长度与观众见面,剧本达到四五十万字的体量,周游表示,整个改编扩充了很多人物、事件,故事跨越的历史阶段比较多,改编体量很大。
“我们大的方向和原则一直非常明确,那就是保留原著的架构、格局,原味呈现它冷峻隐忍的气质,尽可能避免任何强势、直白的价值观输出,这些正是原著当时最吸引我的,所以这些原则应该说是从一开始就定死的,绝对不动摇。”周游说。
据周游介绍,第一版剧本出来后,他与编剧团队花了近两年时间投入其中,对剧本进行全方位的打磨,“原著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几位职业编剧有很多精彩的创作,而我们在其中的取舍标准很简单,就是它是否符合我们最初定下的基调。为此很多时候一场戏我们会推翻三四稿。”
正是这样的标准,让《叛逆者》远离了浮于表面的设计。
剧中男女主人公一场同时中枪的戏,从情感的积累到剧情的关键性而言都有条件进行浓描重画,甚至煽情处理,但屏幕上最终呈现给观众的仅仅是一个飘雪中简洁的俯瞰镜头,冷峻而凄美。
“我们确实刻意选择了更克制内敛的表达方式,这与我最初讲到的取舍标准是统一的。”对此,周游说。
作为一部着力描画主人公心路历程的作品,《叛逆者》对于旁白、独白的完全舍弃多少有点特立独行,周游说:“我们看了很多资料,发现这些隐蔽战线上的革命先辈,特质就是孤独、隐忍。我倾向于使用更天然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这种悲伤的气质,而不是加入创作者主观的解释。”
推敲
《叛逆者》播出后,其不落俗套又逻辑必然的多个关键节点的设计颇得观众赞赏,尤其是最终令主人公彻底成为“叛逆者”的《论持久战》的出现,令不少观众大呼“惊艳”。
豆瓣上,一位观众写道,“《论持久战》很熟悉,但是这里呈现出来真的让人热血沸腾,密布的黑暗中的光,我和林楠笙完全能达到共情。”
对此周游说:“对我们而言,这个戏前面对于林楠笙这个人物经历的那么大体量的铺排,就是希望能给他的心路一个令人信服的必然。至于这个情节上的落点落在哪里,我们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进行了反复讨论、推敲。林楠笙在香港虽然颓废、悲伤,但他的内心并没有死掉,而是每时每刻都更想找到一个能呼吸的缝隙,把它豁开了之后,就去拥抱阳光和希望。这时,他听到了延安的广播,听到了《论持久战》,其实也是扣合了我们整个的象征的东西。”
“很多观众在网上说到这里很激动,我真的很开心,证明观众完全感受到了我们反复推敲确定下的这个点。”周游说。
细节
《叛逆者》播出过程中,从女主人公的大学校服,到当年的不一样的篮球场,从不同场合的枪支型号到不同时间点的货币品类,众多剧中经得起考据的细节频繁在观众中引发热议。
周游坦言,“我们在细节的处理上确实花费很大精力,《叛逆者》的故事很有传奇性,同时它和历史的节点扣得很紧,这要求我们把戏尽可能做‘实’。而这个工作,从剧本创作就具体到了几乎每个细枝末节。”
周游介绍说,从每场戏出现的钱币到枪械,人物衣着到街景招牌,尤其是和剧情相关的细节,都是根据具体年份去考据确定,“这些基本都写在定稿剧本里,各个部门再根据这些去执行。”
凡此种种,无论大小。
对于这种近乎不计成本的“细抠”,周游表示,“可能有些细节观众没有注意到,但是我觉得都很值得,事实上,我们各个部门的辛勤工作都加强了全剧的整体质感。这个就像是质变量变的关系,我们做的很多细小的工作,花费的心思,一个两个可能你觉得可以拿掉,但是整部剧的氛围品质其实正是靠这一个个的细节给营造出来的,怎么细抠都不为过。”
一段时间以来,此间电视剧创作经历了流量逝去、IP冷却,甚至电影巨星“下凡”小屏幕也难获观众青睐,究其根源,或与创作之初的舍本逐末相关,此番跟随周游重回《叛逆者》的创作现场,或者从某种角度再次证实了“一剧之本”的分量。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