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A股并购市场乍暖还寒“硬科技”企业整合“先行一步”
|
A股IPO节奏放缓,但市场预期中的“跷跷板效应”没有出现,并购市场仍是乍暖还寒。
iFind数据显示,以首次公告日为计,上半年A股市场共披露1013起并购事件,同比减少15.93%。业务一线的感受亦是如此,多位投行人士反映,尽管外界对并购预期较高,但并购市场似乎“叫好不叫座”,实际成交不及预期。
不过,市场整体弱势之下,亦不乏积极信号。二季度以来,上市公司并购热情有所升温,A股共披露571起并购事件,环比增长29.19%。同时,以生物医药、机械设备、电子为首的“硬科技”行业中,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活动逐渐增多。联储证券总经理助理、并购业务部负责人尹中余表示,受谈判周期、估值消化等因素的影响,上半年落地的并购交易不多。但据其观察,产业界已经意识到整合的魅力,产业并购会在一段时间后为市场带来惊喜,也一定会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A股并购热情待进一步激活
整体上看,上半年A股并购市场略有降温。据iFind数据,以首次公告日为计,上半年A股市场共披露1013起并购事件,对比去年同期的1205起,减少15.93%。
在严把IPO入口关的情况下,外界对并购寄予厚望,但为何并购市场反而降温?从买方视角而言,北京一位产业资本人士认为,IPO收紧只是导致并购卖方积极性增强,但买方意愿并未被影响。并购是高风险行为,目前大部分产业资本以观望为主,并购很难迅速活跃起来。
从卖方视角来看,并购标的的估值消化、博弈仍需要时间。尤其是在此前IPO预期下,大量拟上市企业估值较高,跟并购交易要求的估值存在一定差距。尹中余透露:“过去很多公司对标IPO来定的估值,动辄30倍、40倍的市盈率,现在拦腰斩断一半,买方还是嫌贵。上市公司之间的控制权交易也面临这种问题,有的公司在巅峰时期市值冲到上百亿元,现在可能回落到30亿元,转让控制权时却要求按60亿元估值来谈,很难谈拢。”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当前A股并购重组正逐渐从套利逻辑转向产业逻辑。尹中余介绍,在2015年、2016年的并购“狂热期”,不管是卖壳还是跨界并购,只要看壳的市值大小、壳费高低、上市公司资产能否变现等三个指标,交易只需几个星期就能敲定。
产业并购则对交易提出了更多要求,买方要在估值合适的基础上,考察标的的现金流、成长性、技术先进性,还要看双方团队能否融合、产业上能否有“1+1>2”的效应等。所以产业并购的撮合难度更大、谈判周期更长,交易落地也会相对更少、更晚。
“硬科技”企业“先行一步”
从行业来看,“硬科技”成色更足的行业在并购上更为积极踊跃。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以生物医药、机械设备、电子为代表的行业,是上半年并购市场的“主力军”,分别披露了95起、84起和84起并购事项。
6月下旬,紧跟着“科创板八条”的节奏,多家科创板公司更是“扎堆”披露了并购方案。如艾迪药业拟通过支付现金购买华西银峰、湖南可成、许志怀、陈雷、姚繁狄合计持有的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31.16%的股权,交易价格约1.5亿元。本次并购完成后,公司将直接持有南大药业51.13%的股权。
电子行业亦是重磅并购频出。纳芯微公告称,拟通过现金方式收购麦歌恩,以进一步丰富公司磁编码、磁开关等磁传感器的产品品类,与现有的磁传感器产品形成互补。交易对价总计7.93亿元,交易完成后,纳芯微将直接及间接持有麦歌恩79.31%股份。
从产业周期而言,部分行业近几年的确迎来了并购的时间窗口。纳芯微战略投资中心总监张龙向记者分析道,并购是模拟芯片公司发展不可避免的一环,当前资产端的价格整体在下行,预计近几年是半导体行业的最佳并购时间。纳芯微早在上市前就开始了相应布局,一方面建立战略投资中心,围绕战略方向进行投资布局和并购机会挖掘,另一方面内部持续进行组织能力提升和流程IT建设、增强并购后整合能力。
业内预计,随着“科创板八条”的落地,“硬科技”企业的并购活动有望更加活跃。“科创板八条”提出:“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丰富支付工具,鼓励综合运用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方式实施并购重组,开展股份对价分期支付研究。”有上市公司董事长表示,并购系列新政对其最大的吸引力,便是支付方式上的创新,这将明显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产业整合趋势渐成
与往年相比,上市公司群体对基于产业逻辑的并购更为认可。有投行人士透露,在上半年好几单项目中,交易双方在见面前兴致并不高,但一碰头却“一拍即合”,彼此在产业整合上能迅速达成默契。
“有的项目在接洽前,上市公司和标的公司都怀疑:这样的并购有意义吗?但等我们把他们拉到一块,尤其是在现场参观完工厂之后,双方立马拥抱起来!买方感慨道,在国内走了无数个地方,终于找到有工匠精神的上游企业,这正是他们需要的。卖方同样惊喜,因为创始人已经年逾古稀,正愁找不到接班人,买方正是他想培养的接班人。”前述投行人士举例道。
有并购专家分析称,中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与海外存在明显差异,产业整合大有可为。海外成熟市场的产业,比如汽车、电子、医疗等行业,已经历过数次整合,但中国的各个产业还非常分散。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中枢下移,企业增长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产业本身对整合的诉求更加强烈。
与此同时,很多第一代创业者已经到了放手的关口,这相当于为产业并购“添了把柴”。“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愿意考虑出让控股权,当然,企业相当于他们一手养大的孩子,做出决定还是比较纠结的。”前述并购专家称。
整体来看,在政策强力支持下,基于产业整合的大型并购交易有望越来越多。今年以来,围绕并购重组的重磅政策轮番出炉。多位并购专家、投行人士认为,监管层正旗帜鲜明支持上市公司借力并购重组做大做强,预计上市公司的并购热情将继续回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