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助制造业回归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为何要守住“25%制造红线”?
前些年外迁的一些制造工厂或产品,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变革等新经济浪潮的推动下,有些出现了回归上海的趋势,确切地说,智能制造效率提升让这些行业企业回归,疫情其实也助推了一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新近在受访时说
面对新一轮智能制造发展大潮,上海如何迎接回流的制造业,又如何重塑这座城市的制造基因。
跻身国际大都市 上海还要不要搞制造。。
上海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民族工业发祥地,民族品牌发源地和集聚地20世纪30年代,上海工业产值约占全国50%1978年,上海工业总产值达到207亿元,占全国八分之一,形成了上海牌手表,凤凰牌自行车等一批家喻户晓的上海品牌
国际大都市的制造业占比在下降而今的上海还要不要发展制造业
吴金城表示,简单拿整个上海跟纽约,巴黎,伦敦,东京这些国际大都市比,不太具有可比性,拿外环线以内的上海,跟国际大都市比,是比较有可比性的,然后我们再分析产业结构上海外环线以外的区域,相当于一些国际大都市的卫星城,比如纽约对面的新泽西,东京附近的千叶,卫星城有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这是一个城市群的概念
世界银行研究团队曾做过一个报告,里面提到,像上海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制造业占比应该在25%至30%之间。,昨日,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落成投产仪式在长春举行。
这些年来,上海一直强调制造乃城市基因,制造转型不代表放弃制造,守住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25%左右这条红线。随着一辆J7重卡从生产线上缓缓驶下,J7智能工厂正式进入量产阶段。
创建新赛道 制造回归上海需要哪些条件。
2021年上海工业增加值预计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工业增加值过万亿的城市,工业投资是支撑未来产出的重要动力,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平说他解释,工业总产值与工业增加值并非一定成正比,原材料等中间投入更少,工业增加值才更高,工业增加值更体现工业在质上的提升
在刘平看来,伴随着上海以智能工厂建设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土地可以得到非常集约化,高效率的利用在疫情期间,机器工人让智造企业的复工复产没有那么窘迫,因为当时工人从外地回来还比较困难,机器工人与在沪员工协作生产,保障了上海复工复产的平稳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智能制造推进处处长韩大东也表示,伴随着智能工厂变得更加数据驱动型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型之后,制造业焕发新生,不再依赖传统的土地,人才和资金,而更多对知识技能型人才,金融,生态,产业链形成依赖,这反而推动制造业再次回到上海。
他指出,制造业回归上海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建设智能工厂,不是简单的手动,半自动和自动化工厂其二,生产智能产品,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水平产品的企业,才更适合去建设智能工厂其三,在企业生产经营全链条过程中,企业要有数据驱动的概念,也就是要让制造业的数据发挥价值
上海计划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推动建设100家智能工厂韩大东介绍说,上海将从3个维度深入实施智能工厂专项行动:一是按照金字塔型分层分级推进,即通过标杆性智能工厂引领,智能工厂示范,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推广三个层级,形成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二是按照一业一策分类推进,聚焦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六大重点产业,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三是重点推进装备双数工程,即数字化制造装备和装备制造数字化,让智能工厂成为数字装备的赛马场
智能工厂是制造业的底座,永远不过时,永远在路上韩大东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